如何為一款新茶飲設計包裝,使其上市首月銷量翻倍?
2025-09-17
身邊開新茶飲店的朋友總問我:“產品口味已經調了八遍,怎么一上市還是沒人買?” 其實很多時候,不是味道不行,是茶飲包裝設計沒讓顧客 “想拍照、想分享”—— 現在的年輕人買茶飲,一半是喝口味,一半是買 “社交貨幣”。要是包裝能戳中他們的點,哪怕是新品牌,首月銷量翻倍也不是難事。分享幾個實際能落地的思路,都是見過身邊人靠這招做成的。
首先,得讓茶飲包裝設計 “第一眼就被看見”,別在貨架上 “隱身”。我家樓下有家新奶茶店,剛開的時候用的是普通透明杯,印個小字 logo,擺進冰柜里根本沒人注意。后來老板換成了高飽和的克萊因藍杯子,只在杯身貼了個白色的極簡線條插畫 —— 就是那種畫著小太陽、云朵的簡單圖案,結果路過的人都忍不住拿起來看,拍照發朋友圈的人也多了。其實不用搞多復雜的設計,關鍵是 “找一個記憶點”:要么用特別的顏色(比如今年流行的低飽和莫蘭迪色,但要選其中最出挑的一個),要么做個不一樣的造型 —— 比如把杯型做成貓咪耳朵、云朵形狀,甚至杯蓋加個小小的立體裝飾,成本沒多多少,卻能讓顧客在一堆圓杯子里一眼看到你。記住,新品牌的包裝,先 “顯眼” 再談別的,沒人注意到,再好的口味也白搭。
然后,一定要留足 “社交傳播點”,讓顧客忍不住 “曬”。現在的年輕人買完茶飲,第一件事就是舉著杯子拍照發社交平臺,要是茶飲包裝設計上沒點能曬的東西,就少了免費宣傳的機會。我之前幫朋友的檸檬茶品牌出主意,在杯身印了 “今日份快樂已加載 100%”“喝了這杯,煩惱退退退” 這種口語化的文案,還在杯套上留了個小空白,讓顧客能自己畫表情、寫名字。結果很多人喝完茶,還會把杯套攢起來,或者拍照發小紅書說 “被杯子上的話戳到了”。還有個小技巧:在包裝上加個 “隱藏彩蛋”,比如掃碼能抽小禮品,或者杯底印著 “你是今天第 XX 位幸運顧客”,哪怕獎品只是個小徽章,也能讓顧客覺得 “有意思”,愿意分享。要知道,一個顧客曬圖,可能會帶過來十個新顧客,這種免費的流量,包裝不抓就太虧了。
還要考慮 “實用性”,別讓包裝變成 “喝完就扔的垃圾”。很多茶飲包裝看著好看,卻不實用 —— 比如杯蓋容易漏、沒有杯套燙手、吸管插進去就掉,顧客體驗差,自然不會回購。我之前試過一款新品牌的果茶,它的杯套設計成了可折疊的小卡片,喝完茶展開,背面是附近商圈的優惠券,很多顧客為了攢優惠券,會特意回頭買。還有的品牌把杯身做成了可重復使用的磨砂杯,印上簡約的圖案,顧客喝完可以帶回家當水杯用,每次喝水都能想起這個品牌。其實實用性不用多復雜,比如做個防漏的杯蓋、加個能放手機的杯套、用可降解但不軟塌的材料,這些細節能讓顧客覺得 “品牌很貼心”,不僅愿意回購,還會主動推薦給朋友。畢竟,沒人會拒絕一款 “又好看又好用” 的茶飲。
最后,包裝要 “貼緊產品定位”,別讓人 “看包裝猜不出喝的啥”。有些新茶飲為了追求好看,把水果茶包裝做得像咖啡杯,把奶茶包裝做得像果汁,顧客拿在手里,別人問 “這是什么”,都答不上來,怎么能傳播?比如做水果茶,就可以在包裝上印上新鮮水果的手繪圖案,顏色也用對應的水果色 —— 草莓茶用粉色、芒果茶用黃色,讓人一看就知道 “這是草莓味的”;做國風茶飲,就用宣紙質感的包裝,印上水墨風格的花紋,突出 “傳統” 的定位。我認識個做古風奶茶的老板,把杯身做成了卷軸的形狀,杯套是仿絲綢的材質,還配了個小小的流蘇,雖然成本比普通包裝高一點,但精準戳中了喜歡國風的顧客,上市第一個月就賣斷了貨。記住,包裝是產品的 “臉面”,得讓顧客看到包裝,就知道你家賣的是什么、有什么特色,別光顧著好看,丟了產品的 “身份”。
其實對新茶飲來說,包裝不是 “裝飲料的容器”,而是 “拉近距離、吸引顧客的工具”。不用追求多高級的設計、多貴的材料,只要做到 “顯眼、好曬、實用、貼定位” 這四點,就能讓包裝幫你拉來第一批顧客,再靠口味留住他們。很多時候,新品牌的銷量差距,就藏在包裝的這些小細節里 —— 你讓顧客覺得 “好看、好玩、好用”,他們自然會用錢包投票,首月銷量翻倍,也就水到渠成了。
主站蜘蛛池模板:
巴楚县|
会宁县|
凤山市|
清流县|
西宁市|
襄樊市|
皋兰县|
双城市|
曲松县|
太湖县|
和田县|
鱼台县|
军事|
江陵县|
怀柔区|
蓝山县|
广平县|
文昌市|
大名县|
山阴县|
老河口市|
香港
|
北京市|
乾安县|
榕江县|
抚松县|
泰和县|
象州县|
应用必备|
临清市|
清涧县|
太仆寺旗|
阿巴嘎旗|
辽中县|
扎兰屯市|
上犹县|
改则县|
观塘区|
赫章县|
宜川县|
安阳县|